中國酒的歷史,其實就是“酒”這個字進化演變成“白酒”的歷史。中國關(guān)于酒的起源,我查了很多資料,大致分為四種說法,都是些很有意思的故事:
關(guān)于猴子造酒有這樣一個傳說,猴子們在過冬時會提前采摘果子,放到樹洞中儲藏,然而當季不缺過冬食物,猴子們忘記了曾經(jīng)儲藏樹洞中的果子,久而久之,果實腐爛,堆積于底層的果實經(jīng)過上層果物的擠壓,破裂,產(chǎn)生果漿,同時,由于上層果物阻斷了空氣(主要是阻斷了空氣中的氧氣)導(dǎo)致果漿與附著在一般果物的表皮的野生酵母菌產(chǎn)生反應(yīng),釀造成酒。
在史籍上記載很多山林中猿猴釀酒的故事。清代文人李調(diào)元在他的著作中記載:瓊州(現(xiàn)在海南島)多猿。。。。,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,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,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,味辣,然極難得。
清代袁枚在《子不語》卷20“猢猻酒”條里記載,曹洛禋康熙年間同友人也是游黃山,得遇一隱居老人:曹私憶此間得酒更佳,老人已知,引至一崖,有石覆小凹,澄碧而香,曰:“此猢猻酒也?!弊枚诧?。
猿猴能在不知不覺中釀出酒,既合乎邏輯又合乎情理,但是,猿猴從初嘗發(fā)酵酒的野果到醞釀成酒,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關(guān)于“儀狄造酒”之說在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、《世本》等典籍中均有記載,昔者,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,進之禹,禹飲而甘之,曰:“后世必有人以灑亡其國者?!眱x狄因造酒有術(shù),成為專門司掌造酒的官員。關(guān)于儀狄造酒,東漢許慎在《說文解字·酒字條》中也有同樣的說法,在《太平御覽》中也說:“儀狄始作酒醪,變五味。”另有一種說法叫“儀狄作酒醪,杜康作秫酒”?!磅病?,是一種糯米經(jīng)過發(fā)酵而成的“醪糟兒”,飲用起來溫軟柔和,味道甜美。“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于儀狄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時侯,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方法流傳于民間,是儀狄將這些方法進行收集整理,使之得以流傳后世。
杜康造酒的故事有很多版本,我選了比較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版本。傳說酒神杜康,某夜夢見一白胡老者,告訴杜康將賜其一眼泉水,杜康需在九日內(nèi)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,滴入其中,即可得到世間美的飲料。杜康次日起床,發(fā)現(xiàn)門前果然有一泉眼,泉水清澈透明。遂出門入山尋找三滴血。第三日,杜康遇見一文人,吟詩作對拉近關(guān)系后,請其割指滴下一滴血。第六日,遇到一武士,杜康說明來意以后,武士二話不說,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。第九日,杜康見樹下睡一呆傻之人,滿嘴嘔吐,臟不可耐,無奈期限已到,杜康遂花一兩銀子,買下其一滴血?;剞D(zhuǎn)后,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,泉水立刻翻滾,熱氣增騰,香氣撲鼻,品之如仙如癡。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,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“酒”。因為有了秀才、武士、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,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:階段,舉杯互道賀詞,互相規(guī)勸,好似秀才吟詩作對般文氣十足;第二階段,酒過三巡,情到勝處,話不多說,一飲而盡,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;第三階段,酒醉人瘋,或伏地而吐,或抱盆狂嘔,或隨處而臥,似呆傻之人不省人事、不知羞恥。
這個說法酒是上天的恩賜,自然的禮物,是各種機緣巧合之下自然界生產(chǎn)出來的,只是或偶然或必然被人類發(fā)現(xiàn)并且逐漸發(fā)揚光大了。